最新醒波疾宁控健康提

近日
宁波市疾控中心
发布5月健康提示
提醒市民需防范
食源性疾病、蜱虫叮咬引发感染等
↓
5月健康提示
5月正值春夏之交,随着气温回升,疾控健康人员流动与聚集活动增加,提醒境内境外旅游热度显著攀升。最新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温馨提示:市民需重点防范食源性疾病、宁波蜱虫叮咬引发感染;建议计划前往东南亚、疾控健康南美等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提醒旅客,应加强防蚊措施,最新警惕登革热、宁波疟疾等蚊媒传播疾病。疾控健康
1 警惕食源性疾病
每年5月-10月为食源性疾病高发月份。节假日期间聚餐和在外就餐机会增加,最新食源性疾病风险也相应增加。宁波以微生物所致食源性疾病最为多见,疾控健康野生菌、野生植物等其他中毒也时有发生。食物中毒通常在进餐后短时间内急性发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健康提示
感染性腹泻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预防措施主要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饭前便后要洗手,瓜果蔬菜要洗烫,不喝生水,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
集体餐饮单位要加强饮食、水源、食品的卫生管理和灭蝇工作。餐饮工作人员一定要定期检查身体,发现带菌者,必须暂时调离工作,彻底治疗,以免传染给他人。食物加工应按卫生规范进行,生熟食物要分开,餐具要洗净、消毒。
2 预防蜱虫叮咬
蜱虫是许多病原体的传播媒介,蜱虫叮咬人时会将头部扎入皮肤吸血,同时分泌出一种麻醉物质,不易察觉,因此不像蚊子叮咬人时会有一点刺痛感,但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肿等,还可能引起继发性感染。
蜱虫叮咬可传播莱姆病、森林脑炎、蜱媒回归热等,特别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此病发病急、病程短、病情凶险,人感染后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恶心、呕吐,部分患者还可出现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严重者如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死亡。
日常预防措施
叮咬后处理与检查
户外活动后,需仔细检查衣物、背包及宠物是否携带蜱虫,并尽快沐浴,重点排查头发、腋窝、腹股沟等隐蔽部位。若发现蜱虫叮咬,切勿徒手拔除,应先用酒精麻痹虫体,再用尖头镊子紧贴皮肤夹住蜱虫头部,垂直匀速拔出,避免扭转或猛拽导致口器残留。若操作困难,应立即就医专业处理。
3 预防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
目前人员跨区域流动和境内外旅游热度上升,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作为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高发区域,可能增加输入性病例风险。登革热主要通过携带病毒的伊蚊叮咬传播,若输入病例未能及时发现或防蚊措施不足,易引发本地传播。建议假期出游的市民,尤其是前往东南亚、南美、非洲等流行地区的旅行者,务必做好防蚊措施。
健康提示
(1)防蚊灭蚊
登革热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不会直接人传人。所以不被蚊子叮咬,就不会得登革热。登革热流行区或流行季节,外出活动或旅行时,应穿长袖衣服及长裤,并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上蚊虫驱避药物。还应避免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蚊虫较多的地方逗留过久。
(2)清除居家积水
传播登革热的蚊子生长在家居环境的小型积水容器中,清除积水,即可控制蚊子生长与繁殖,预防登革热。
(3)发现症状及时就医
人被感染登革热病毒的蚊子叮咬后,一般经过5~8天的潜伏期,突然发病。发热是登革热的一大特征,主要表现为突然高热,可达39℃~40℃。另一特征是痛,包括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登革热病人于发病后3~6天出现面、颈、胸部潮红、结膜充血,四肢躯干或头面部的皮疹。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或者通过蚊子传染给家人。
编辑、一审:鲍柯潞 二审:苏英英 三审:王润
相关文章
- 2025年4月1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窦万贵受贿一案。柳州市人民检察院起诉指控:2003年至2022年,被告人窦万贵利用担任新疆2025-05-10
吉林四平: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排查杨国福麻辣烫、蜜雪冰城等品牌连锁店
中国消费者报长春讯记者李洪涛)12月16日,记者从吉林省四平市市场监管局获悉,近期曝光的“小龙坎”火锅店、“蜜雪冰城”奶茶店、“华莱士&rd2025-05-10- 中国消费者报西安讯记者徐文智)为严厉打击疫情防控期间各类市场违法行为,全力保障防疫用品民生物资质量安全、价格稳定,近日,陕西省安康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支队组织开展新一轮疫情防控用物资专项执法稽查行动,从2025-05-10
- 5月1日12时起东海全面进入伏季休渔期宁波3607艘渔船将返港休渔其中象山、奉化、宁海三地渔船占全市94%今年宁波海洋伏季休渔管理制度将更加严格↓↓一、专项特许捕捞更加严格今年对专项特许开捕的四类作业2025-05-10
- 4、挥发性有机物的来源解析国外研究表明,城市上空对流层中臭氧过多与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有关。这些有机物质被氧化后生成的活性基团能够与氮的氧化物反应生成NO,从而改变臭氧与氮的氧化物所形成的光化学平衡,导2025-05-10
最新评论